《中国机长》:尊重生命,才会被生命尊重!
敬畏生命、敬畏规章、敬畏责任。
——《中国机长》
”原创 |书影君
第 399 篇原创文章
全文共 3400 个字,阅读大约需要 6分钟。
一转眼,国庆长假已经过去一半了。
此时的你,是继续奋战在游历祖国美好河山的第一线呢,还是安逸地躺在家中看着新闻中的人山人海而幸灾乐祸呢?
反正,七天长假我是没打算出去。
前四天,去影院看完了三部国庆档的献礼大片,并已经写了其中的两部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及《攀登者》。(点击下方蓝色链接可以看到原文。)
《我和我的祖国》:出租车司机、修表匠、小学生,小人物也能演主旋律电影?
今天,书影君继续和大家聊一聊帅哥美女最多的第三部献礼片:《中国机长》。
一、5.14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
《中国机长》的故事背景,是由发生在2018年的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改编而成。
2018年5月14日,四川航空从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,刚刚起飞20分钟,就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右挡风玻璃爆裂脱落险情,飞机在瞬间失压状态下,一度将副驾驶吸出机窗外。
| 英雄机长刘传健
机长刘传健面对极度险情沉着冷静,不但把被吸出窗外的副驾驶拼命拉回驾驶舱,还在驾驶舱内严重缺氧、极度低温(零下40度左右),以及部分仪器零件失灵的险恶状况下,依靠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意志力,手动驾驶飞机沉着操控,最终顺利返回地面。
| 一片狼藉的3U8633航班飞机驾驶舱
机长刘传健及全体空乘人员,凭借着丰富的驾驶经验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,保住了航班上119名乘客的生命,事后受到了四川航空公司和中国民航局的表彰。
这次航班备降事件,被誉为是中国乃至世界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。
| 《中国机长》导演、主演与刘传健机长合影
由刘伟强导演,张涵予、杜江、袁泉等主演的《中国机长》,由此而诞生。
二、敬畏生命、敬畏规章、敬畏责任
《中国机长》开始票房预期不太好。
但是,随着观影人数的逐渐增多,三部影片的口碑和票房也产生了差距,《中国机长》逆袭超过了《攀登者》,并大步领先了对方。
根据猫眼实时票房统计,截止到10月6日上午9点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排在第一位,豆瓣评分8.0,票房18.86亿;紧随其后的是《中国机长》,豆瓣评分7.0,票房15.99亿;而《攀登者》则垫底,豆瓣评分6.7,票房只有7.01亿。
所以我说,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
一部影片故事讲得是否精彩、抓人心,大家都能感觉出来。
既不会因为你是主旋律就盲目吹捧,也不会因为你是主旋律便敬而远之。
一切,都靠态度和能力说话。
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,而且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空间内,《中国机长》如何把这个观众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,确实考验导演和演员的功力。
根据许多观众观影后的评价可以看出,整部影片的节奏相当紧凑,而且大部分时间都容不得观众喘一口气。
更有观众在网上晒出被自己攥得皱巴巴的电影票说,“全程紧张得手就没有松开过”。
我看完影片之后,也有同样的感觉:情节紧张紧凑,故事完整流畅,演技到位克制。
现在分析起来,这部《中国机长》之所以受观众认可,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:
1.观众因有相同遭遇,所以观影体验比较真实
因为是描写飞机飞行事故的,所以观众大多有很深的同感。
大多数观众都有乘坐飞机的经验,当遭遇气流而导致飞机强烈颠簸时,那种忐忑甚至惊慌的心情,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印象深刻。
所以当看到影片中类似的场景时,剧中乘客的惊慌失措,观众便有了代入感,并对这种恐慌产生了强烈的同理心。
2.影片对民航作业程序展现的非常专业。
整部影片从AOC大厅的签派员、空管站的管制员,到飞机的驾驶员、空乘人员,以及地面管制员、配餐员等等,所有工种的工作人员紧密配合,极其专业地向观众展示着一趟航班从准备到起飞的整个作业过程。
当演员们说出各种飞行专业名词和完成驾驶专业程序时,当看到一架飞机起飞要经过如此繁复严密的程序时,总会把观众唬得一愣一愣的,并不明觉厉。
由此,我想到了国内许多法律题材的影视剧中,许多低级的法律错误。
剧组只要请个专业人士稍微把关一下,就能避免这些低级错误的出现,但他们偏偏不那么做,所以让我这个法律职业工作者看得是又好气又好笑。
有人说,影视剧嘛,本来就是瞎编逗人乐的,不要太较真。
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。
我觉得,这是一个创作态度和职业素养的问题。影视艺术,来源于生活,又高于生活,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尊重生活。
把故事背景资料搞扎实弄清楚,是影视创作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。只有背景细节真实了,故事才能真实,而只有故事看上去真实了,整部影片才有可能打动观众。
我对《中国机长》这部影片一半的好感,都来自于影片中展现出的那些专业度极高的航空知识。
3.演员表演克制,没有刻意煽情
因为背景故事已经足够惊险,所以影片并不需要太过于煽情。
所以同样是献礼片,但在《中国机长》中,无论从演员还是导演,对这一点把控的都比较到位。
险情发生的现实环境中,飞机正以时速八九百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高空中飞翔,驾驶舱内的温度达到零下四十度时,而飞机仪表盘许多零件都已经被大风吹得损坏而导致失灵。
即便如此恶劣的环境中,事后在听机舱录音时仍可以感知,刘传健机长当时的说话语调依然沉着冷静。
正是这种极其过硬的心理素质,才能在危机时刻保持镇定并化险为夷。
刘传健的扮演者张涵予,把他的这份冷静沉着,在影片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。
没有过多的夸张表情,也没有过多的空话口号,张涵予只是一直阴着脸,眼神坚毅。
他一边抵抗着低温导致的身体发抖,一边按照多年的驾驶经验在手动操纵着飞机,慢慢地向机场飞翔,直至降落。
影片中,当飞机最终安全落地时,张涵予没有喜极而泣之类戏剧化的表演,只是坐在机舱内,眼睛望着窗外,沉默着。
最后,他只对副机长说了一句:“敬畏生命、敬畏规章、敬畏责任。”
这平淡无奇的一句话语,如大海一般容纳了机长所有复杂难言的情感。
正是得益于演员冷静克制的表演和紧张的剧情节奏把控,正是对观众和职业充满敬畏,《中国机长》才能逐步获得观众的口碑和市场的认可。
当然,还有扮演驾驶员的杜江、欧豪以及扮演空姐的那一众美女,也是很让观众养眼的啊!
三、不要用你的业余爱好,去挑战专业人士吃饭的本领
奥斯卡最佳纪录片《徒手攀岩》中,主角艾利克斯最终成功徒手攀爬上了900米高的酋长岩,要知道,这可是他准备了近10年之久的一次挑战。
|纪录片 《徒手攀岩》海报
但挑战成功之后,艾利克斯只是淡淡地笑着,说“我很高兴”。
当导演以为接下来艾利克斯一定是要准备庆祝或好好休息一下时,艾利克斯却一脸平静地说,“我下午还要继续训练。”
真正的专业人士,情绪大多不会太外露,也不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。
无论身处他人看起来多么危险的环境之中,专业人士都能不为所动,依旧冷静地一步步做自己此刻应该做的事情。
《中国机长》中有一段剧情同样耐人寻味。
飞机在空中发生险情,机身剧烈颠簸,连氧气罩也落下。
因为发现飞机在空中转圈,不明原因的乘客惊恐失措,纷纷大声惊叫质问,其中一位中年男子更是情绪失控,要冲进机舱见机长要说法。
此时袁泉扮演的乘务长大声质问他:
“飞机给了你你会开吗?从飞行员到乘务员,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受了日复一日的训练,就是为了能保证大家的安全,这也是我们这些人在飞机上的意义。请大家相信我们,我们需要你们的信任!”
现实生活中,确实有许多人,习惯于质疑专业人士。
一些病人在看病前,自己先要从网上对自己的病情百度搜索一番,然后拿着一大堆半通不通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,去质疑医生的诊疗方案,甚至骂人家是庸医,草菅人命。
是什么力量,让你觉得一个本科五年、研究生三年、实习三年、临床若干年的医生,医学经验还不如你一天时间在网上搜到的多?
一些去法院打官司的人,谁都不信,只靠自己在网络上搜索,然后拿着一大堆所谓的法条案例,去挑战质疑律师和法官的判断。
是什么力量,让你认为一个法学本科、法学研究生、通过司法考试、公务员考试、书记员、法官助理若干年后才有资格担任法官的人,法律专业知识不如你一天时间在网上搜到的准确?
至于球迷骂职业球员打臭球水平差的例子,就更是数不胜数了。
网上曾流行过一句话:不要用你的业余爱好,去挑战专业人士吃饭的技能。
对此,我深有同感。
那些经常质疑职业选手的业余人士,你是有多么大的自信,和多么强烈的不自知,才会去那么做啊?
反观《中国机长》的口碑票房逆袭,首先得益于扎实专业的拍摄制作团队,其次得益于职业演员的精湛演技。
最重要的,还是有一个发生在中国民航业的“奇迹”故事。
影片我越看,越对刘传健机长充满了深深地钦佩之情。这位从部队战斗机飞行员转业的机长,已经飞过这条航线100多次了。
而正是这上百次的飞行经验,才最终使得他在机舱指示仪器失灵、与地面指挥系统一度失联的情况下,依靠专业能力力挽狂澜,救了全机乘客的生命。
危机时刻,还是专业才能救命啊!
影片最后,那些因恐慌而对机长和乘务员产生质疑的乘客,守在飞机旁不肯离去,就为了见机长一面,以表达感激之情。
此时的乘客们,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当初质疑的荒谬吗?
或许能,或许不能。
谁会知道呢?
-END-
【作者简介】
书影君,一个不懂法律的心理咨询师不是好影评人。
把电影读成诗,将文字变作光。
本文配图:豆瓣网
往期热文精选
把电影读成诗,将文字变作光
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“书影斑斓”
(注:“书影斑斓”公众号内所有文章均为署名作者的原创,欢迎转发朋友圈,如若转载请与后台联系。本文所有图片、视频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,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。)